(来源:小白读财经)
4月21日,央行官网上发布:财政部2个月期国库现金定存中标利率2.05%,上次为2.15%,下降了10个基点,释放了强烈的降息信号。
所谓国库现金定存招投标,意思是财政部在央行账户里存有一大笔钱,这笔钱平常闲置不用。所以财政部在央行的帮助下将这笔钱借给金融机构,收取的一定的利息,到期需要归还。在这个过程中,中标利率下行往往代表央行引导利率下行的意图,即释放了降息的强烈信号。
不过,也是4月21日,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5年4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1%,5年期以上LPR为3.6%,利率保持不变,本月没有正式降息。
央行本月没有降息估计是认为目前的时机还没到。
4月14日,财联社等权威媒体转载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文章引用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的观点
余永定认为“择机降准降息”三层含义:
其一,如果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出现某种不利变化,如面临美国加征关税等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可能进一步降准降息,刺激经济增长。
其二,如果扩张性财政政策产生的加息压力,削弱了财政扩张效果,中国人民银行就可能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增加流动性供给,进一步降低利率,甚至在二级市场买入新增发的国债,使扩张性财政政策充分发挥作用。
其三,当资本市场(股市、楼市)遭受某种冲击暴跌,引发系统性经济金融风险时,中国人民银行不但需要大幅降息,提供充分的流动性,甚至要直接入市干预,从而稳定资产价格。
按照这个定义,目前“降准降息”最佳时间点确实还没到,一是目前作为宏观经济主要风向标的股市比较稳定。二是美国加征关税等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还在观察中。
不过,随着外部不确定风险因素加大,央行本月降准,甚至下月降息的概率是相当大的。一是国库现金定存中标利率下调说明了央行的意愿。二是存款利率已经开始慢慢下调。
最近一段时间,河南、云南、湖北等地多家中小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最大下调幅度达30个基点。
不过这只是局部性的降息,真正全国性正式降息的主要标志是中农工建等国有大行存款利率下调。
它的传导方式是:
国有大型银行存款利率下调→股份制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中小银行存款利率下调
也就是说最近部分中小银行的降息仍然属于2024年10月18日那次全国性降息的余波(2024年10月18日国有大型银行存款利率下调)。
从过去的情况下,当中小银行存款利率下调降息完毕后,新一轮的全国性降息又很快来临。
加上LPR可能的下调,短期内存款降息和贷款降息值得期待。
如果降息,对消费市场有利,对股市也有利。道理很简单,钱存在银行里机会成本会明显增加,部分资金只能转去消费或者投资股票。而贷款降息后,居民房贷压力降息,消费能力会增加。
所以今年降息是大概率的事件,二季度会明显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