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艳萍:用声音传递热爱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阿热依·热依哈巴提 常驻记者 苟汇敏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4月18日,九师小白杨中学五年级(4)班的教室里传出激情昂扬的朗读声。宋艳萍站在讲台上,身姿挺拔如白杨,带领即将参加学校“经典诵读大赛”的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着。在她的带领下,学生用清亮的童声将梁启超先生的文字演绎得荡气回肠。

“朗读,让文字发声,让我更欢愉,我喜欢将纸面的文字变得生机勃勃。”谈及对朗读的热爱,宋艳萍满怀激情地说。

宋艳萍是九师小白杨中学五年级(4)班班主任、语文教师,85后的她不仅是学校的骨干教师,也是校园里当之无愧的“朗读达人”,她的名字早已和那些动人的朗读声紧紧联系在一起。

“别人觉得我擅长朗读,我也常常自诩朗读是我的热爱。”办公室里,宋艳萍整理着学生的作业,嘴角带着温和的笑意说,“我是在工作需求中,对朗读产生了兴趣,从而走进了朗读的世界。”办公桌上摆放着她的朗读备课本,翻开来,密密麻麻的批注里,藏着她对朗读技巧的执着钻研。书页间夹着一张便签,上面“用声音赋予文字灵魂”的字迹十分娟秀。

2009年夏天,刚刚大学毕业的宋艳萍,怀揣着教育梦想,通过特岗教师考试,从甘肃跨越千里来到九师白杨市,成为一名语文教师。

作为语文教师,课堂上的每一次课文朗读、每一次与学生的交流,都需要用声音表达和传递情感。为了将工作干得更好,宋艳萍时常琢磨朗读和语言表达技巧。她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对着录音反复听自己的朗读,逐字逐句分析问题;也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不同的朗诵技巧。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她的朗读能力有了质的飞跃,渐渐在校园里崭露头角。

宋艳萍对朗读的热爱,职业需求只是一部分,更源于她年少时的梦想。记忆的时针拨回到宋艳萍的少年时代。“带我用声音表达情感的一定是我的语文老师。”她回忆道,语气中充满感激。那时的语文课,是她最期待的时光。语文课堂上,她的老师常常带领同学高声朗读;天气晴好时,老师还会带着同学来到校园的花园里,在盛开的花丛边、在翠绿的草坪上,和大家一起朗读课文。春风轻拂,花香四溢,文字与自然交融。不知不觉中,宋艳萍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对朗读的浓厚兴趣。

“因为热爱朗读,所以在后来的求学过程中,一直保持着高声朗读的习惯。当时并未察觉自己对朗读有多么热爱,成年后才恍然大悟,自身的朗读能力是从少年时代培养起来的。”宋艳萍说。

如今,站在三尺讲台上,宋艳萍深刻体会到培养学生习惯和能力的重要性。为此,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成为她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为了让自己更专业,宋艳萍自学朗读知识,着重训练和培养对朗读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她鼓励学生大胆地展示自我,用声音打动他人。这使学生早早明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发展方向,在求学路上变得更加阳光和自信。

五年级(1)班学生李诺熙说:“朗读能够让人更加自信。我在宋老师的指导下,经常参加各类朗读比赛,并承担了学校活动的解说任务。”

如今,宋艳萍是九师白杨市朗诵协会的成员。朗读不仅是她的工作之需,更成为她排解情绪的窗口。闲暇居家时,她的书房里总会飘出阵阵朗读声。

“闲来居家,我喜欢读读散文。每当读到情感共鸣处,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提高声调。通过我的朗读,书本上的文字仿佛变成了跳跃的、鲜活的生命,更加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宋艳萍说。

宋艳萍把自己的梦想变成了兴趣,又把兴趣变成了热爱,在朗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她不仅在学校的朗读比赛中屡获佳绩,更在各类大型赛事中绽放光彩,获得全国“我为祖国兴边疆”红色故事宣讲比赛二等奖等十余个奖项。每一个奖项的背后,都是她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与坚持。

“这应该就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吧。我从我的启蒙老师手中接过朗读接力棒,再传递给自己的学生。我相信,他们会将这接力棒传得更远。”宋艳萍站在校园的白杨树下,看着操场上欢笑的学生,语气坚定而充满希望地说。

上一篇:00后吐槽“水课”?这种课还真别怪大学生不爱上 | 睡前聊一会儿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