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三天,很多妈妈都感染了这些疾病,没生的都快来看看!

案例分析:

28岁的新手妈妈小欣在经历了顺转剖的艰难分娩后,刚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喜悦中,却在产后第三天突然发起高烧。体温一度飙升至39.5℃,剖宫产的刀口边缘红肿发烫,轻轻按压就渗出黄白色分泌物。更让她不安的是,下腹部持续传来隐隐的坠痛感,恶露也从正常的淡红色突然变得暗红黏稠,还夹杂着一股刺鼻的腥臭味。

医生检查后发现,她的子宫复旧不良,血液检测显示白细胞计数高达15×10⁹/L(正常值4-10×10⁹/L),最终确诊为剖宫产切口感染合并子宫内膜炎。这个看似突然的感染,其实早有征兆—分娩时因胎心下降紧急转剖宫产,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又因哺乳忙碌而忽略了及时清洁伤口。 

现状篇:被低估的产后危机

产后感染远比人们想象的普遍。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1%的分娩产妇发生不同程度的感染,其中约35%的病例在产后72小时内出现症状。

国内三甲医院的统计更直观:剖宫产术后感染率约为顺产的2-3倍,尤其二次剖宫产的感染风险高达12%-15%。更值得警惕的是,由于产妇往往将产后不适归咎于“正常虚弱”,约50%的轻度感染未能在早期被发现,最终可能发展为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警报篇:这些症状要警惕

产后感染的信号可能从细微处显现。体温是最直观的指标:如果产后24小时后仍持续低烧(>38℃),或反复出现寒战高热,需高度警惕感染。

伤口异常是另一大警报,剖宫产切口或会阴侧切处若出现红肿、渗液、边缘发硬,甚至散发异味,往往是细菌入侵的标志。

恶露变化也需密切关注:正常恶露应在产后3天从鲜红转为淡红,若突然增多、颜色变暗或出现腐臭味,可能提示子宫感染。

排尿时的灼烧感、尿频尿急(每小时超过3次)则暗示尿路感染。

哺乳期若出现乳房局部硬块、乳头皲裂伴放射状疼痛,甚至寒战高热,需警惕乳腺炎。

全身症状如心率加快(>100次/分钟)、意识模糊等,可能意味着感染已向全身扩散。  

风险因素全解析

产后感染的发生往往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分娩过程中,产程超过24小时、人工破膜时间过长(>12小时)、多次阴道检查(≥5次)、产钳或胎吸助产等操作,会显著增加病原体入侵的机会。

产妇自身状况也起关键作用:妊娠期贫血(血红蛋白28)、妊娠期糖尿病或高血压,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和伤口愈合延迟。术后护理不当是另一大隐患,比如过早拆除剖宫产敷料、会阴伤口未保持干燥、卫生巾超过2小时未更换,都可能让细菌有机可乘。

哺乳相关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乳汁淤积超过6小时、错误衔乳姿势导致的乳头破损,会成为乳腺炎的导火索。  

六大感染类型深度剖析

1. 产褥期乳腺炎 

这种哺乳期高发疾病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乳头皲裂处入侵引发,加上乳汁淤积形成细菌滋生的温床。初期表现为乳房局部红肿、灼痛,哺乳时疼痛加剧;若不及时处理,24-48小时内可能发展为39℃以上的高热,乳房硬块逐渐扩大,甚至出现脓性分泌物。  

2. 尿路感染(UTI) 

产后尿潴留、导尿管使用是主要诱因。膀胱因分娩压迫变得松弛,残留尿液成为细菌培养基。典型症状包括排尿时尿道灼痛、下腹绞痛,尿液可能浑浊甚至带血。若不及时治疗,细菌可能逆行感染肾脏。  

3. 剖宫产伤口感染 

多发生在术后5-7天,常见于皮下脂肪层较厚的产妇。病原体(如链球菌、大肠杆菌)通过手术切口侵入,导致切口红肿、渗液,严重时可能裂开并流出灰黄色脓液。糖尿病患者或术中出血量大的产妇风险更高。  

4. 会阴伤口感染  

即使是看似轻微的会阴撕裂或侧切伤,若缝合时留有死腔或产妇对缝线过敏,都可能引发感染。表现为伤口肿胀、跳痛,坐立困难,严重时缝线处会排出恶臭脓液。  

5. 阴道菌群失衡 

产后大量恶露改变了阴道酸性环境,容易引发细菌性阴道病。症状包括白带量突然增多、呈灰白色并带有鱼腥味,外阴瘙痒灼热。若不控制,可能上行感染子宫。  

6. 子宫内膜炎  

这是最危险的产后感染之一,常见于胎盘残留或手取胎盘的产妇。细菌通过开放的宫颈侵入子宫内膜,引发下腹剧痛、恶露恶臭,并伴有高热寒战,B超可见宫腔积液。  

并发症:感染失控的代价

若感染未及时控制,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局部感染扩散会导致盆腔脓肿、输卵管粘连,增加未来不孕风险;细菌入血则可能引发败血症,表现为血压骤降(20次/分钟)、皮肤花斑纹,死亡率高达30%。

剖宫产切口感染若深及子宫肌层,可能造成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增加再次妊娠时子宫破裂的风险。乳腺炎处理不当可能发展为乳腺脓肿,需手术切开引流,甚至被迫中断哺乳。  

预防篇:守住产后黄金72小时

预防感染需从分娩前开始准备:妊娠期控制血糖、纠正贫血,降低基础风险。分娩后重点关注三点:

✔ 伤口护理(剖宫产术后每日用碘伏消毒切口,会阴伤口便后用流动温水冲洗);

✔ 科学哺乳(每2-3小时排空乳房,哺乳后涂抹羊脂膏保护乳头);

✔ 排泄管理(产后6小时内自主排尿,每日饮水≥2000ml)。居家环境要保持通风,但避免直接吹风;饮食需高蛋白、低油脂,忌食活血药材以防恶露增多。产后24小时可开始缓慢下床活动,促进恶露排出,但需避免蹲坐压迫伤口。  

关键问题解答

1. 分娩后多久会感染? 

产后感染存在两个高危期:早发型感染多发生在分娩后24-72小时,常见于子宫内膜炎、尿路感染;迟发型感染则可能出现在产后7-14天,以切口感染、乳腺炎为主。需警惕的是,剖宫产手术中使用的抗生素通常只能覆盖术后24小时,因此48小时后的体温监测尤为重要。  

2. 什么是产后败血症?  

这是感染最严重的阶段,指病原体进入血液循环并释放毒素,引发全身炎症反应。诊断标准包括:体温>38.5℃或90次/分钟,呼吸>20次/分钟,白细胞计数>12×10⁹/L或

▶文末提示: 产后发热≠“捂月子”正常反应!当体温超过38℃持续6小时,或出现任何异常症状,请立即联系产科医生。预防胜于治疗,提前了解这些知识,能让产后恢复少走弯路!

发布于:陕西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