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奖作家郝景芳:人和AI的对立像人和马赛跑,人应该骑马而非比赛

来源:华映资本

AI的发展使得曾经的科幻场景加速成为现实,在科技一日千里的狂奔中,我们也不免陷入隐忧。科学与文明之间的关系,这个曾经看起来十分精英化的课题如今摆在了所有人面前,智慧生命的精华和本质,真的要被技术触及并超越了吗?

6月28日,“行深见沛,向新有为”2025华映资本年度大会在江苏扬州举办。大会现场,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童行书院创始人、芳景科幻工作室创始人郝景芳《科技加速实现科幻,人类自留地何在?》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郝景芳认为,从科幻的角度看,AI时代刚刚到来,远没有到顶峰。未来不是AI取代人,而是会用AI的人,取代不会用AI的人。因此人越专业,AI便做得越专业。同时她也预测,未来所有工作都可以看成是工作流完整的项目,随着AI应用的普及,人在“螺丝钉”类工作上的岗位会减少,领导力岗位会增加。未来人和AI的共生关系是:AI做螺丝钉,人做项目总监。

* 以下为郝景芳演讲实录,华映资本略作整理:

社会需要更专业的AI使用者

今天我将用两个身份来进行演讲,一个是科幻作家,另一个是创业者在写作之外,我已经创业8年,还是比较了解创业的全过程以及VC市场,结合双重身份,接下来我会聊聊我对AI的看法,以及我自己如何AI相处的。

经常有人问我:“作为一个作家怎么看待AIAI现在写作能力这么强,以后作家会不会没饭吃?”其实我特别拥抱AI,我可能是作家群体中拥抱AI最多的我现在的很多作品都是由AI深度参与辅助完成比如我今年的两三个小说和剧本AI的参与度都很高。我先介绍一下我为什么拥抱AI,以及如何让AI加入我的工作。

从大四时期就开始写科幻作品,并且坚持了近20年,核心是因为我喜欢探索未知的领域拥抱未知的边界讨论人类未来可能性这也使得也乐于拥抱现实中所有的新科技,作为一创业者就需要不断紧跟创新基于对科幻作品的喜爱和创业的需要这都要求我接纳、拥抱新科技。

我今年创作了一本新的长篇小说折叠宇宙:吞噬文明内容是对2080年社会的描述,这次会议中提到的量子计算低空经济新材料具身智能以及军事科技的AI应用都在小说中有所体现。当时创作这本长篇小说时就使用了很多的AI辅助工具,也用视频记录了一段使用过程

- AI辅助小说写作 -

这大概就是我自己写小说的过程中AI可以给到的辅助,实际上写小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会涉及到每一个人物角色的行动线,这个视频中是一个人物角色想要关联未来的卫星网络,我在设计他的行动线时,AI给到了很多专业的辅助。完成小说之后,我又结合小说内容,创作了一部小型影片,这部影片也是在AI的帮助下完成的

- AI辅助影视创作 -

这段影片的制作时间是一天半,所有的分镜配音音乐剪辑等都由我独自制作完成。这也是我第一次使用AI制作影视短片,我发现如今的AI工具真的很好用,具备很多新颖、强大的功能通过AI辅助写作和制作视频,我有一些发现和思考

首先,AI确实可以帮人提高效率,我现在创作一部小说作品的时间大大缩减了以前需要3-4年写一个长篇小说,现在借助AI的帮助,一年之内就可以完成。同时,AI可以做到人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制作影视片段,我以前无法独立完成,现在却毫无障碍

外,我还发现AI实际上非常需要人的指导,人的指导越专业,AI表现得就越专业,个想法可能与现在的创业趋势相左当下很多创业者做AI智能体,核心的努力点是大幅提升AI的能力,期待AI在未来无所不能——完全脱离人的参与和指导包括AI写作、AI影视,AI编程等单凭AI即可完成全流程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AI一定都需要人在每个环节进行把控才能展现出较好的结果。

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更专业的AI使用者。现在很多使用者都抱怨AI的“讨好型人格”以及其幻觉问题,但其实问题的根本是使用者的专业度,他提问题的方式越专业,AI的幻觉就越少,反之,因为AI总是讨好使用者,如果使用者本身就有一些错误认知,AI就会顺着这些错误认知不断编造更多幻觉。

人和AI的对立像人和马赛跑

人应该骑马而非比赛

基于过往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AI确实会替代很多初级工作者,比如简单文案的生成、视频的制作、网站的制作。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人和技术的关系是什么?技术在多大程度上取代人类?会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人类失业作为一个创业者,我日常会思考如何通过AI节约成本,目前已经有一些初步的尝试,比如以前制作宣传片大约需要10万元,而今年依靠AI,我们两天0费用就制作出来一个片子。但今天的AI还很初级,随着AI越来越成熟,从企业控制成本的层面考量,AI对人的取代是不可阻挡的。

但我一直认为,人和技术不是对立的,AI不能取代人类,而是会用AI的人取代不会用的人。这里有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点,就是如何在AI时代提升人的能力和素质现在大多创业团队技术公司,都想大幅提升AI的能力,但如果人的能力不与之一起提升,结果一定是偏离预期的有一个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人有哪些能力是AI做不到的换言之,什么领域是AI不擅长的其实现在AI可以在所有领域都有所建树。我认为,人和AI的对立比较就像人和马比赛跑步,这是无意义的人应该跨到马上骑马

我自己在教更多人怎么借助AI工具实现各种目标。比如写一个自己的小说,将整个过程拆解为十几个步骤和流程模块,是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流,按照步骤一步步让AI辅助,加上自己的创意和构思,就可以形成自己的作品。目前市面上这样的辅导非常少,因此虽然很多AI工具是现成的,但是少了使用者的指导也很难一个成果,比如当下的大部分用户很难用AI工具做出自己的软件电影,以及其他有影响力的项目究其根本,主要就是因为很少有教用户使用AI工作流进行辅助的课程

我觉得未来的工作是工作流完整的项目制工作,AI每个环节的螺丝钉,则担任项目总监的角色这会对目前市场企业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未来企业团队的规模一定大大缩减现在上万人规模公司处理的工作,以后可能几百人就可以完成而那时被留下来的一定不是任何特定岗位的人,是能全流程进行把控总负责这涉及到AI人的根本的区别:人有目标,也可以做目标决策,换言之,人可以承担责任。

基于此未来的职场中具有领导力岗位会增加,甚至极端来说,未来每个人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创业者素质——有项目管理的能力。刚刚季总也讲到,以前投资初创团队的各项素质未来每个工作者都需要有创始人的素质因为届时AI在项目中可以很好地完成从策划到落地的每一环原本只负责某一流程环节的员工大概率会被取代。而一个依旧能被留下来的工作者,必须是能够指导多个AI完成项目一整个复杂工作流的人。

为什么项目完整的工作流需要人进行管理而非AI其原因在于人的大脑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系统,人脑并不是从零岁才开始训练的智能体,它已经被大自然训练了几百万年。每个人出生时都自带一个被训练好的大模型,后期成长过程中模型只是被微调。

现在AI大模型即便能力再强也只是针对单一任务目标即完成人下达的指令,这是较为简单的单目标解法的管理人脑最核心的能力就是进行多目标管理。人脑是三位一体的结构,分为爬虫脑、哺乳脑以及皮质脑。其中,爬虫脑也是本能脑,掌管人类生存和本能的需求,包括战斗、逃跑、冻结等;哺乳脑为情绪脑,负责表达和协调情感与感觉,同时与学习、记忆关系密切;皮质脑是新脑,管理思考、交谈、推理和创造的部分。

展开来讲,抽象能力特别强,完全用理性逻辑思考问题的人,一些程序员工程师,他们很难理解Labubu为什么如此火爆,因为他们面对事物,更多调动的是皮质脑。从市场角度来说,调动爬虫脑的产品受众最广,其次是调动哺乳脑的产品,比如一些煽动性内容,如果一个人一切都是调动皮质脑区,那基本不消费,他认为所有都是智商税

我们的大脑每天都在各类多目标中进行协调与管理,因此,在面对一个崭新事物时,如何将问题解构并达成终极目标,是人脑非常擅长的。而AI擅长的是在每个环节中充当螺丝钉的角色。只有能够在多种价值和目标中做出选择,才能为最终的结果负责项目成功与否人类是决策者,AI是中间环节的参与者

我最近从事的很多工作都是致力于在AI时代提升人的能力AI+教育目标是借助AI培养人的创造力主要是教人使用AI工具完成一整个的工作流,比如小说与电影的创作产品的设计。在我的畅想中,二十年以后,大概率整个市场公司团队的规模都会小,人人都需要具备创造者创业者、创作者的素质。这方面的能力培养,是当下时代最为需要也是最为稀缺的。这项AI+教育的培训也被我们做成了实践项目名为“银河学院”这里面会培养每一个人借助AI工具,完成自己的创新作品和项目在这样的项目制学习人能够真正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AI是人的助理,人不应与之隔离,也不应该简单将其作为问答工具我们应该学会驾驭AI骑在马背上腾飞而不是和马比赛跑步心中的未来是人机结合的未来,如何在AI时代真正提升人的能力,是当下应用领域中非常值得关注的方向。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