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校不离心 服务 “不断线” 暑假学校和企业持续助力毕业生求职就业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离校后接续服务的新阶段。日前召开的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工作推进会强调,要进一步提高站位,聚焦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毕业生离校后就业工作整体再加力,确保服务“不断线”,兜牢底线不失守。

连日来,各地各部门积极搭台牵线,推出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职业指导与技能培训,并积极挖掘基层岗位。高校则持续发挥纽带作用,动态掌握学生去向,点对点推送适配岗位信息,尽全力为暑期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提供支持。各方如何接力、助力毕业生们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平稳过渡的?

上午8时半,在安徽省广德市人力资源市场,一场面向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举办的专场招聘会正在举行,不少高校毕业生手持工作简历,在企业咨询台详细询问岗位要求、薪资待遇等情况。高校毕业生吴越就是其中之一。

高校毕业生 吴越:

我目前期望的岗位是可以找到文员方面的工作,薪资待遇4千元以上,有双休,五险一金齐全,目前我看了有10家公司,比较有意向的有2家,都投了简历,期待他们的回复。

广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龚倩介绍,此次专场招聘会共有75家优质企业带来了涵盖技术、管理、销售、研发等多个领域就业岗位。

广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 龚倩:

我们鼓励广大高校毕业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更要把握本地新兴企业的发展机遇,与企业共同成长。

招聘会为毕业生与企业搭建了直接对话的桥梁,而对于暂时未找到心仪岗位的毕业生,各高校也在积极探索更具温度的过渡方案。不少高校结合自身需要开发行政助理、教学助理等辅助类工作岗位,山东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郭春生说,这不仅能一定程度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能为学校的科研、行政等工作提供支持,形成“双赢”局面。

山东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 郭春生:

我们校内也开发了相关的助理岗位,包括我们的教学助理,行政助理和科研助理,我们很多的学生也会去应聘我们的助理岗位,在这里边短期就业。因为有些学生他有不同打算,比如说有的是未来还想继续考研,未来想继续考公,我们希望在学校里开发一些相应的岗位,暑假里有一些同学也在岗位上的。

除了为毕业生提供过渡性岗位与培训支持,如何在他们离校后持续 “在线”,确保就业服务不脱节,也是各高校着力解决的问题。大连艺术学院就业与社会合作处副处长高媛媛说,学校打造“全周期陪伴”就业服务长效机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努力实现“学校—家庭—社会”联动。

同时,各高校也推出了不少特色就业服务举措。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教师陈伟杰介绍,学校结合自身学科优势,从岗位开发、信息推送再到就业指导,尽全力为暑期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支持。

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教师 陈伟杰:

今年暑期,学校依托学科布局,走访多地人社部门、知名企业、校友企业等,开发政策性、公益性、基层性岗位。同时,学校持续开放“AI简历优化”“AI模拟面试”“个性化职业咨询”等就业指导服务。

除了各地各高校的积极作为,国家层面也为毕业生提升就业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介绍,依托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将开展不断线的线上双选会,面向社会需求相对不足的相关专业毕业生,加快推进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 吴爱华:

经过调研,一批省属高校的微专业就读毕业生,去向落实率明显提升,通过学习补齐了知识和能力的短版,提升了就业的竞争力,为最终落实去向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眼下,教育部“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服务”小程序已经上线,该小程序汇集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内岗位信息,结合毕业生的教育背景、求职期望等,可以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持续推荐针对性强的就业岗位信息。从专场招聘会到高校的校内岗位开发、全周期陪伴,再到国家平台的优质资源供给,吴爱华表示,多方合力之下,一张覆盖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网正越织越密。

上一篇:从“入园难”到“零门槛”
下一篇:北京大学法学院:未发现网传所谓我院教师“违规招生”等情况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