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下,桑株河滚滚流淌。
监控视频拍下胥飞营救落水者的最后镜头。(当地供图)
时至今日,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桑株镇艾日格勒村空气中仍弥漫着痛失英雄的悲伤。当地群众路过水渠时,脚步总会不自觉地放慢,目光投向湍急的水流,英雄最后的奋力呐喊和托举生命的身影,仿佛依然清晰。
“胥飞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我们会永远怀念他。”一声声对英雄的呼唤,回响在桑株河畔。
2025年6月19日15时55分,来自四川射洪的退役军人胥飞勇救当地落水群众,29岁的生命定格在这一刻。
“这一刻,我真正懂得了军人的品格。”
回忆起胥飞当时的壮举,工友马良红了眼眶。马良与胥飞同时期来到和田,二人年龄相仿,兴趣相投,平时几乎形影不离。事发当天,他们一起去给工地汽车加油。
监控视频。(当地供图)
“如果那天胥飞听到呼救声后继续往前行驶,就不会有生命危险。”马良带领记者重回事发地,声音哽咽得像是被堵住了喉咙。
当时,他们正在返回工地的路上,突然听到路边有人大声呼喊。“老乡们喊的是民族语言,我们确实没听懂,但看手势,似乎是有人落水。几乎是一瞬间,胥飞给疾驶的汽车来了一脚急刹,刹车声在空旷的田埂上特别刺耳。”马良说,胥飞想也没想就赶紧调头,车轮碾过路边的碎石子,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胥飞把车开到桥边,二人下车观察确认有人落水,胥飞冲着马良喊:“我当过兵,会游泳,你不要过来!”然后迅速返回车上,把车开到水渠对岸,一路追赶落水者。车子在土路上飞速疾驰,扬起大片尘土。他加足油门,超越落水者,找准时机跳下车,车门都没来得及关,一跃跳入冰冷的水中。
马良用低沉的话语,比划着手势,在我们眼前勾勒出胥飞最后的救援现场:奔腾的冰雪融水从远处的昆仑山直冲而下,翻起白色浪花,发出低沉的轰鸣滚滚而来。胥飞站在齐腰深的水中,迎着强劲的水流弯着腰、张开双臂,寻找着落水者的身影。“那一刻,他就像一名严阵以待的战士,准备迎战。”
落水的阿卜杜热合曼・艾拜杜拉很快被水流冲到近前,胥飞一把抱住,用尽全力往岸上拽。但强大的水流,很快把他们冲散,胥飞也失去平衡跌入水中。“胥飞拼命抓住落水者,成功让他面部朝上,避免了再次呛水。然后使劲往岸边推,眼看快成功,一阵激流袭来,他们又被冲散……”
英勇的举动,带动了更多群众行动。不远处刚收拾完农具准备回家的邻村居民阿卜力孜・麦提吐尔迪看到有人落水,赶忙拿着农具前来救人,见来不及抓住,他便也跳进大渠与胥飞一同救人。奈何主干渠水流湍急,任凭他们怎么努力,始终无法将落水者救上岸。
岸边,居民阿卜杜热西提·买提努日和库德热提·艾海提目睹救人的困难,立即报警并果断跳入水中支援。沿途,接到报警的派出所民警、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和附近居民,争分夺秒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大家在沿渠多个渠段,设置了多个拦截救援点。众人拉起绳索、扛来梯子,一次次尝试、一次次接力,历经4次拦截和惊心动魄的30分钟后,终于在距离落水点8公里外的渠段,成功将落水者救起。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胥飞因体力严重透支再加上长时间浸泡在冰冷的水中导致身体失温休克,虽经全力抢救,仍不幸牺牲,年仅29岁。
“胥飞是好样的,没给老部队丢脸。”
2013年,从小怀着军旅梦的胥飞如愿入伍,在驻西藏某部服役。在战友印象中,胥飞一直是一个踏实肯干、乐于助人的“知心战友”,他始终用乐观的性格感染着身边的人。
胥飞退役时与战友合影。(左二为胥飞)(家属供图)
2018年夏季,胥飞所在部队驻地突遭暴雨袭击。周边村落地势低洼,周边山高林立,面临着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的威胁。当地村委会向部队求援,请求派出技术骨干和工程机械,挖掘防洪沟渠。听到这个消息,胥飞主动站了出来:“这个任务我一定能完成好!请组织批准我的请战要求!”胥飞被编入防洪抗灾预备队中担任小组骨干,每天迎着狂风暴雨带领小组成员执行任务。当时天气预报显示,未来7天当地将遭遇更严重的暴雨侵袭,必须在降水量达到极值之前完成防洪沟的挖掘任务,否则藏族同胞的村庄可能会遭遇灭顶之灾。
面对危险,胥飞再次挺身而出:“我是机械驾驶骨干,我要去最危险的前沿!”胥飞和其他战友组成突击队,连续驾驶三种工程机械,在山石密布的高原开始了“战斗”。饿了,就在车厢里吃点干粮;困了,就守在设备边眯一会。战友让他撤下去休整,他说:“我们多干一些,群众就会安全一些。不能撤!”
当地藏族群众看在眼里,冒雨送来牛肉酥油茶,拉着战士们的手,让大家休息。大家赶忙撑起伞,告诉老乡:“谢谢乡亲们,有我们守护,请大家放心!”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五公里长的防洪沟施工完毕,村庄保住了、上百亩农田保住了。胥飞和战友们一身泥泞,湿透的脸上分不清哪是雨水、哪是汗水。
雨过天晴,任务圆满完成。村委会带着乡亲们敲锣打鼓来到驻地,把一封村民签名的感谢信和慰问品送到战士们手中。胥飞又恢复了往日的腼腆,红着脸躲在队伍中,脸上带着标志性的微笑,跟身边战友说:“我们是军人,这都是咱们应该做的。”
正当胥飞在努力准备军士选晋的时候,噩耗传来,父亲去世,母亲身体每况愈下。再三思量,他决定退役返乡,照顾母亲。时任宣传干事祝禄源还记得,胥飞对着镜头腼腆地说:“感谢部队,我学习到很多。”然后,他挺了挺胸膛,目光忽然坚毅起来,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我保证,退役后一定做到退役不褪色!”最后的画面,定格在他行庄重军礼的时刻。
“若有战,召必回!”姐姐胥英说,这是胥飞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打开胥飞的衣柜,军装熨烫整齐,被细心地罩住,这是他最珍视的东西。
退役后,胥飞依然保持着军人作风。来到胥飞宿舍,工友林杰指着门口左手边的床铺说,这是胥飞的位置。“他的床铺,总是干干净净,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早晨起来,他总会抢着整理房间内务,在他身上,我们能感觉到一股‘兵味’。胥飞也经常提起当年在西藏当兵的经历,他感觉现在大家在大山里并肩奋斗,也是‘战友’。”
2004年出生的赵少恒,微信里还留着发给胥飞的最后一条信息:“飞哥,干嘛呢?”听到他牺牲的消息,赵少恒两眼一黑,瘫坐在地上。
作为年纪最小的工友,胥飞像兄长、像班长一样照顾他。有一次,得知胥飞要去城里办事,赵少恒很不好意思地找到他,说自己想吃肯德基。胥飞笑了笑,一口答应下来。
那天特别冷,胥飞直到很晚还没回来,赵少恒以为他肯定把这件事忘了。没想到凌晨时分,胥飞悄悄来到宿舍,把还有余温的汉堡、鸡块放到了桌上。“那天他在城里处理工作到很晚,夜晚山路又难走,他不知道费了多大周折才回来。而且食物还带着余温,或许是他一直紧紧捂在怀里。”讲到这里,这个腼腆的大男孩失声痛哭:“飞哥是多好的大哥哥啊……”
“他其实很舍不得部队。”战友张柱说,胥飞责任心强、能力突出,他如果继续在部队,肯定能带出更多好兵。说完,张柱陷入了沉默:“……胥飞是好样的,没给老部队丢脸。”
“胥飞是我们的英雄。”
6月20日,胥飞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皮山县举行。母亲、姐姐、姐夫来到皮山县,送胥飞最后一程。看着壮实的儿子躺在冰冷的水晶棺中,母亲罗贤益眼神空洞,呆呆地望着前方,满身的力气仿佛被瞬间抽走。
那天,落水者仍在医院救治,他的妹妹努尔曼·阿卜杜热西提流着泪找到胥飞母亲,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被胥飞母亲赶忙搀起。“胥飞是我们的英雄,他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我哥哥的生命,他就是我的哥哥,我真的舍不得他离开。我们永远感恩胥飞和您!”说到这里,二人相拥而泣。
在众人的搀扶下,罗贤益沿着水渠,完整走完胥飞最后的一段路。“我对组织没有别的要求,只想走一遍儿子救人的路,看看他当时经历了什么。”
村民自发准备祭品,悼念胥飞。夏华广 摄
艾日格勒村的乡亲们自发准备了各种民族特色食品、水果,献给心目中的英雄。
“胥飞就是民族团结最鲜活的注脚,他的故事将永远在艾日格勒村流传!”在送行的人群中,同为退役军人的和田地区农业科技园驻艾日格勒村第一书记陆岩提起这位牺牲的战友,眼眶泛红,心情沉重:“这些天,村里都在传颂胥飞的事迹,好几位维吾尔族群众找到我,说要给胥飞家人送点东西,表达哀思。多好的巴郎子,要是不牺牲,肯定能为国家做更多事情……”
如今,胥飞的名字飞跃昆仑山,传遍祖国各地。在家乡射洪,亲人、朋友、慕名前来送别的群众,纷纷赶来送胥飞最后一程。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依法确认胥飞见义勇为行为,正在按照程序启动烈士评定流程。“向胥飞同志学习”的呐喊声响彻各地。网友纷纷留言:“致敬英雄!”“很抱歉以这样一种方式知道你的名字,英雄走好!”“这就是中国军魂!”在留言的网友中,有一位与胥飞重名的网友留言说:“我也叫胥飞,今后一定向他学习,要对得起英雄的名字!”
英雄长眠,精神不朽。
桑株河的流水会记得,这位退役军人最后一次纵身跃入时的背影;艾日格勒村的炊烟会记得,“好巴郎子”身上那股军人的担当;祖国人民会记得,脱下军装时那句庄严的承诺:退役不褪色!
(中国退役军人·全媒体记者 王栋 王非凡 通讯员 夏华广,宋沅城、祝禄源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