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总决赛在北京理工大学落下帷幕。国防科技大学周竞文团队获基础课程正高组一等奖、徐婉莹团队获新工科正高组一等奖、卢钟岳团队获基础课程中级及以下组二等奖、高经纬团队获课程思政正高组二等奖,创下学校在该赛事中的历史最佳成绩。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是目前国内高校教学领域规格最高、参与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赛事之一。本届大赛全国共设立32个赛区,涉及14个学科门类,1308所高校的127064名教师参加校赛,34160名教师参加省赛,最终588门课程的2253位教师(含团队教师)参加本次全国赛,其中包含来自31所军队院校的840名教师和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内32所学校的923名教师。经专家评审,88个教师(团队)获一等奖,205个教师(团队)获二等奖,295个教师(团队)获三等奖。
学校高度重视此次赛事,将其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抓手。自今年3月份大赛启动以来,为助力参赛团队提升竞争力,学校提前谋划,各部门密切配合,统筹推进备赛工作,通过系列教发活动解读赛事要点,组织校内外专家开展联合指导,依托线上线下渠道提供精准帮扶,从教学理念提炼、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创新到教学成果呈现,进行全流程、多维度打磨。
参赛团队在备赛过程中形成的多项教学创新成果,得到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为全国高校教学创新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 “科大方案”。
计算机学院周竞文团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以“计算+”理念为引领,实现全要素覆盖的课程转型,推动知识、能力、素质同生共长,高效达成计算思维培养目标,强力支撑学员后续学业与成长成才。
智能科学学院徐婉莹团队的《自动控制原理》立足学校两个高地办学定位,瞄准未来智能化战争需求,着眼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秉持“以控制理论筑基,以工程实践强能,以胜战精神铸魂”的理念,从教学内容重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机制创新等方面开展“四融合、四重塑”创新举措,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投身国防事业的使命担当。
智能科学学院卢钟岳团队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秉承“教为战、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结合装备应用和前沿研究动态构建内容、融合科研装备和学员创新持续建设资源、根据课堂学生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形成了“三阶递进的实战化教学模式”,提升了学员的学习效果和创新应用能力。
空天科学学院高经纬团队的《航空航天概论》课程,以“课程思政引领航空航天人才培养”为核心,建立“军事情境营造+空天精神塑造”的双螺旋驱动模型,提出“四领四铸式”课程思政创新理念,为学生引领问天之路,铸就为军向战之魂。
下一步,学校将以此次获奖为新的起点,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教员教学创新支持力度。鼓励教员探索前沿教学方法,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加强教学创新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将获奖团队的先进经验在校内乃至全国高校范围内进行分享,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发教员参与教学创新的内生动力,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强军目标贡献更多科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