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卓越工程师培养国际会议举行

日前,第二届卓越工程师培养国际会议在京举行。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致辞。

怀进鹏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工程科技创新与工程教育发展,近年来持续加大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程教育投入,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且高质量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在校生超过900万人,探索出一条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新路径,有力支撑了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效参考,向世界分享了中国工程教育的理念、实践和方法。

怀进鹏指出,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工程科技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各领域关键技术集群式突破,特别是以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态正不断迭代进化,工程教育面临诸多新机遇、新挑战,需要我们以发展的方式,研究思考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推动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工程教育交流合作,协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不断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效能,为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效的路径参考。怀进鹏就深化开放合作、推动建设国际工程教育新生态提出三点倡议:一是携手共创卓越引领的国际工程教育质量标准;二是携手探索智能时代的国际工程教育变革新路径;三是携手建设开放包容的国际工程教育合作网络。

本届会议设置主会议和3个平行会议。主会议环节由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陈子季主持,他代表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全体成员单位和承办单位,向与会嘉宾表示诚挚欢迎。

会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作题为《追求卓越,面向未来,构建中国卓越工程师教育认证标准》的报告,介绍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海良以《培育一流人才服务全球发展,协同聚力开创卓越工程师建设新局面》为题,分享了中国交建海外工程师的培养需求与能力要素。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与国际工程联盟签署联合声明,合作启动构建研究生层次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协议。中国倡议的此项工作将在本科《华盛顿协议》等基础上,弥补全球高层次工程人才国际互认体系关键空白,构建全球统一的硕士、博士培养质量基准,为应对人工智能、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高水平、国际化人才支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分别与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巴西坎皮纳斯州立大学、印度尼西亚万隆理工学院、秘鲁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肯尼亚内罗毕大学、老挝国立大学签约,将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开展密切合作。

平行会议环节,来自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评估中心、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国内外高校、行业企业领导、专家和学者,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培养标准建设、海外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北京交通大学校长余祖俊表示,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学校坚持以高水平的科研学术培养高质量的创新拔尖人才,与国铁集团、国能集团、中国铁建、中国中车等20个龙头企业开展共建,实施“项目制”“双主体”等培养机制,将“真需求、真委托、真研究、真应用、真育人”引入到教学科研全过程,为高速铁路、城市铁路、装备制造、智能信息等行业领域培养了大批核心技术骨干。围绕海外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他提出,要构建开放式的育人体系,打造以重大工程问题为牵引的人才培养范式,推进工程教育标准国际互认与质量共建,培育一批具有全球视野的卓越工程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工程教育界的智慧与力量。

本届会议由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主办,北京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等共同承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冯身洪、国际工程联盟主席伊丽莎白·泰勒、欧洲工程教育认证网络主席何塞·卡洛斯·夸德拉多,来自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所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协会组织等各界嘉宾和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原标题:第二届卓越工程师培养国际会议举行

上一篇:吸引青年科技人才,引发外媒浓厚兴趣,中国K字签证明日生效
下一篇:中国驻巴塞罗那总领馆发布《加泰罗尼亚自治区中国学生留学生活指南》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