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思予)手机、平板电脑这些“电子保姆”,虽然可以让祖辈、父母带娃省下不少力,却也在不知不觉中威胁着孩子的视力健康。9月30日,河南郑州一名5岁男孩近视1000度的消息,就给不少家长敲了警钟。
家长坦言,孩子主要由爷爷奶奶照看,老人精力有限,每当孩子哭闹,就会把手机递给孩子“哄着玩”。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依赖手机的习惯,有时一整天都抱着手机刷。久而久之,这名男孩变得总爱眯着眼睛看东西,看电视时更是非要凑到屏幕前,家长察觉异常后带娃就医,检查显示孩子近视度数已接近1000度。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主任医师朱剑锋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孩子因用眼不当发展成1000度近视的情况,在生活中并不常见。近视在临床上通常分为早发性(先天性)或学龄相关(后天)两种类型,上述案例中孩子的近视很可能是两种因素的叠加。不过,即使没有遗传因素,孩子每天看手机3~4小时,一年近视度数也可能会上涨100度,两年就可能达到200~300度。儿童眼球正处于发育阶段,眼轴长度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化,此时若长期近距离用眼,近视进展速度会比成人快得多。”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胡培克指出,“一般情况下孩子刚出生时都是一定程度的‘远视眼’,这是眼睛的‘储备视力’,在自然发育过程中,‘远视储备’会逐渐消耗,最终发展为正视眼。像案例中那样长期依赖电子产品,大量近距离用眼会加速‘远视储备’的消耗,一旦消耗殆尽,就会快速发展为近视。”
更让家长揪心的是,儿童近视一旦发生,往往难以逆转。胡培克强调,目前主流医学观点认为,真性近视是不可逆的,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近视度数大概率还会持续加深,一般越是低龄开始的近视,进展也越是迅速。不过两位专家也提醒,若孩子出现短期内视力下降,可能是假性近视——这是由于长时间用眼导致睫状肌痉挛引起的,通过散瞳验光确诊后,配合眼部训练、减少用眼强度、适当用药等方式,视力有望恢复。
十一假期孩子居家时间增多,如何避免电子屏幕伤眼?专家给出了食用建议。
“首先,别把电子产品当成‘哄娃神器’。” 胡培克建议,带娃时可选择省力又护眼的遛娃方式,比如到社区公园搭个小帐篷,让孩子在帐篷周围跑跳、观察花草;也可以带孩子到小区健身区,陪孩子玩滑梯、荡秋千,或用健身器材做简单活动;还能趁买菜时带孩子一起去,让孩子认一认蔬菜、水果,既能减少电子设备使用,又能丰富认知。
朱剑锋则强调,假期里要帮孩子建立科学的用眼习惯。一方面要保证户外活动时间,学龄前儿童每天至少2小时白天户外活动,对控制近视发展很有帮助;另一方面要遵循 “20-20-20” 法则——学龄期儿童每用眼20分钟,就应看向20英尺(约6米)外的物体,持续远眺20秒,及时缓解眼疲劳。
营养和睡眠也不能忽视。朱剑锋建议,家长可为孩子搭配富含叶黄素的食物,像菠菜、玉米中就富含这种成分;富含花青素的食物,蓝莓、紫薯是不错的来源;富含钙质的食物,牛奶、豆制品含量丰富;还有富含Omega-3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深海鱼中含量较高,这些都能助力眼部发育;同时保证充足睡眠,学龄前儿童每天睡10~12小时,学龄儿童睡8~10小时,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