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 第4466期
[德]
“太阳照在我的手上,好干净。今天似乎一切都会不错的样子。”
——汪曾祺
在喧嚣的日常中,抽出一段时间毫无保留地让渡给自己独处是必要的。当周遭事物全部停息,你方能听到内心低吟,方能觉察生活里恬淡、从容的部分,譬如窗外的树叶正在变黄脱落,一股迷人的深秋气息钻入房屋,予人巨大的平静、安稳与自由之感。
独自一人安静待着,听来似乎有些寂寞,但当你从繁芜丛杂的琐事中抽离,能够游刃有余地与自己交谈,于寂静中观照到万物,你会愈发觉得内心充盈。如一句诗所言,“在独处中,你就是你自己的众人”,你会成为自己最忠诚的友人与爱人。
今日,与你分享汪曾祺先生的散文片段《无事此静坐》。世界喧闹便由它喧闹,你自顾自安静独坐,或闭眼打盹,或闲煮茶汤,皆为美事。
人生如梦
我投入的却是真情
汪曾祺
我的外祖父治家整饬,他家的房屋都收拾得很清爽,窗明几净。他有几间空房,檐外有几棵梧桐,室内有木榻、漆桌、藤椅。这是他待客的地方。但是他的客人很少,难得有人来。这几间房子是朝北的,夏天很凉快。南墙挂着一条横幅,写着五个正楷大字:“无事此静坐”。
我很欣赏这五个字的意思。稍大后,知道这是苏东坡的诗,下面的一句是:“一日当两日”。
事实上,外祖父也很少到这里来。倒是我常常拿了一本闲书,悄悄走进去,坐下来一看半天,看起来,我小小年纪,就已经有了一点隐逸之气了。
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诸葛亮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心浮气躁,是成不了大气候的。静是要经过锻炼的,古人叫做“习静”。唐人诗云:“山中习静朝观槿,松下清斋折露葵。”“习静”可能是道家的一种功夫,习于安静确实是生活于扰攘的尘世中人所不易做到的。静,不是一味地孤寂,不闻世事。我很欣赏宋儒的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唯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于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兴致。静是顺乎自然,也是合乎人道的。
大概有十多年了,我养成了静坐的习惯。我家有一对旧沙发,有几十年了。我每天早上泡一杯茶,坐在沙发里,坐一个多小时。虽是块然独坐,然而浮想联翩。一些故人往事,一些声音、一些颜色、一些语言、一些细节,会逐渐在我的眼前清晰起来、生动起来。这样连续坐几个早晨,想得成熟了,就能落笔写出一点东西。我的一些小说散文,常得之于清晨静坐之中。曾见齐白石一小幅画,画的是淡蓝色的野藤花,有很多小蜜蜂,有颇长的题记,说的是他家乡的野藤,花时游蜂无数,他有个孙子曾被蜂螫,现在这个孙子也能画这种藤花了,最后两句我一直记得很清楚:“静思往事,如在目底”,这段题记是用金冬心体写的,字画皆极娟好。“静思往事,如在目底。”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创作心理状态。就是下笔的时候,也最好心里很平静,如白石老人题画所说:“心闲气静时一挥”。
我是个比较恬淡平和的人,但有时也不免浮躁,最近就有点如我家乡话所说“心里长草”。我希望政通人和,使大家能安安静静坐下来,想一点事,读一点书,写一点文章。
-留言分享-
分享独处时喜欢做的事
选自《汪曾祺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期编辑 | 西安 本期审校 | 西格玛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