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500号信箱,绝密地址藏着一代人的青春暗语!

这是一个地图上未标注的地方

在这里

每个人的青春都加了密

他们的工作

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

而这段经历仅被描述为

“在青海省西宁市500号信箱工作”

“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

安全与保密是头等大事

1963年

当时国内顶尖的科学家

和优秀的技术工人

从北京、上海、东北的

各个科研院所和工厂

会聚到位于青海省的金银滩草原

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代号“221”

在这里

安全与保密是头等大事

“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

是二二一厂人的铁律

保密本、保密包、保密章

是二二一厂人的共同记忆

在这里

每一页纸、每一句话、每一个数字

都关乎国家安危

邓稼先离家时只对妻子说

“我的工作调动了”

从此聚少离多

王淦昌化名“王京”

隐姓埋名17年

连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原二二一厂一分厂102车间工程师

胡允杰回忆:

“我给家里每月寄几个钱回去

我父亲接到钱了

知道我这人还在,还活着”

“青海西宁500号信箱”

藏着一代人的青春暗语

1968年

一个17岁女孩的心愿落空了

此前她写信给父亲

说想要一双过冬的鞋

但与她许久未见的父亲回信说

不知女儿脚的尺寸,鞋没有买成

他在哪儿,在做什么

在“两弹一星”研制中

担任九院副院长的郭永怀

即便对女儿也未曾提起

只留下两个神秘的代号

西宁500第32信箱,二二一厂

郭永怀这封信

写于1968年11月3日

32天后

1968年12月5日

郭永怀从研制基地返回北京时

因飞机失事遇难

这封信成为截至目前认定的

郭永怀最后一封家书

221基地的很多人

从青海离开后

很长一段时间里

都只用一句话描述

参与研制原子弹的那段经历:

1963年至1967年

在青海省西宁市500号信箱工作

60多种通行证限制出入

工作彼此相邻却互不知情

在严苛的保密制度下

从普通工人到顶尖科学家再到院长

221基地所有人遵守同样的纪律:

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

进入厂区的人员行动有严格限制

每个车间甚至是每个部门

都要有对应的通行证才能进出

为保障厂区甚至每个车间的绝对安全

二二一厂制定60多种证件限制出入

所有人员无论级别高低

都要凭证进出

他们在最该挥洒青春的年纪

将精力投入绝密工作中

他们的工作彼此相邻

却互不知情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

当很多地方都在举行庆祝活动时

而在原子弹的出厂地二二一厂

由于严格的保密措施

大多数人并不知道

原子弹产自身边

从“阿白”到“佐春香”

31564个名字闪闪发光

在原子城纪念馆的外面

有一条锈迹斑斑的长廊

墙上刻着31564个

在221基地工作过的人员姓名

墙上的多数人籍籍无名

也有极少数如雷贯耳

受到过国家的崇高嘉奖

但在这面墙上

所有人都按姓名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每个名字拥有同样的面积

从“阿白”到“佐春香”

每个名字都在诉说一段加密的青春

这些名字刻在特殊的锈蚀钢上

手指触摸会留下铁锈

当光线穿过镂空的字体时

每个名字都会闪银光

随着更多资料解密

名字还在不断增加

那些为我国核武器研制隐姓埋名

以身许国的人们

历史不会忘记

祖国不会忘记

上一篇:智斗在战场 坚守在边疆
下一篇:船会沉没,但不会沉默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