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巴拉圭举国欢腾:在首都亚松森,巴拉圭国家队0-0战平厄瓜多尔,提前一轮锁定南美区第六个晋级名额,时隔16年重返世界杯。
赛后,巴拉圭总统圣地亚哥·佩尼亚带头冲进球场,和球员们一起庆祝。他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一条视频,视频里,总统身穿着熟悉的白红剑条10号球衣,满怀着幸福和喜悦讲述通往世界杯的旅程,他说,“这是所有巴拉圭人的梦想成真,所以明天是假期,所有巴拉圭人都可以一起庆祝!我们回到世界杯了,让我们庆祝起来吧!”
9月5日当天,巴拉圭全国放假一天,人们走上大街小巷,像庆祝新年一样燃起烟花,共度这场全民狂欢。
在21世纪交接之时,巴拉圭是不折不扣的南美强队,他们从1998年开始连续4次打进世界杯正赛,国安外援冈波斯、门神+任意球大师奇拉维特、拜仁名宿圣克鲁斯都是球迷们耳熟能详的名字。2001年3月,他们曾经拿到世界最高排名第8名。2010年世界杯,巴拉圭点球击败日本,打进八强。只是在与西班牙的四分之一决赛中,遭遇大卫·比利亚的83分钟绝杀,以0-1遗憾败给最终的世界杯冠军,而八强也是巴拉圭在世界杯历史上取得的最好成绩。
然而,接下来巴拉圭遇到了漫长的低谷期。2014年世界杯预选赛期间,巴拉圭先后更换了三名主教练,但依然排名垫底。2015年美洲杯,他们点球大战淘汰巴西队晋级半决赛,随后被阿根廷以6-1重创。在这之后,无论是美洲杯还是世界杯预选赛,巴拉圭基本被强队行列除名:百年美洲杯小组垫底;之后两届美洲杯八强都被点球淘汰;而在2024年的美洲杯赛场上,巴拉圭三场小组赛全部落败,先后输给了哥伦比亚、巴西和哥斯达黎加,随后他们解雇了时任主教练,阿根廷人丹尼尔·加尔内罗。
而他们相中的新帅,正是最后一场带队击败他们的哥斯达黎加队主教练,阿根廷人古斯塔沃·阿尔法罗。颇为玄学的是,16年前,阿尔法罗从萨兰迪兵工厂队下课,继任者正是加尔内罗。而这次,他们调换了位置。
虽然执教已超过30年,但大部分时间都在阿根廷国内的阿尔法罗,在南美以外几乎没什么名气。2020年他开始执教国家队,并带领厄瓜多尔晋级卡塔尔世界杯,去年又率哥斯达黎加参加了美洲杯,但止步于小组赛。
然而对巴拉圭来说,他们其实已经是死马当活马医了:换帅之前,巴拉圭不仅美洲杯三战全败,在南美洲预选赛里前6场更是仅赢下1场,打进了1个球——总共18场比赛才刚打完三分之一,巴拉圭几乎要与世界杯无缘了。
幸运的是,他们这次等来了真命天子:在阿尔法罗上任之后,巴拉圭前9场打出5胜4平,包括1-0击败巴西,2-1战胜阿根廷,2-0力挫乌拉圭。他执教的唯一一场败绩是在6月10日,以0-1负于巴西,但南美赛区的第六个直通世界杯名额,只需要一分就可以拿到,面对着曾经执教过的厄瓜多尔,巴拉圭以0-0逼平对手,提前一轮晋级世界杯。
63岁的阿尔瓦罗,也以11场5胜5平1负的傲人战绩,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但他在狂欢过后,保持了异常的冷静,他说,“我们参加世界杯,不只是为了参赛亮相,而是要尽可能走得更远。”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表现足以让我们晋级世界杯,但对我来说,这还不足以踢出我理想中的世界杯。我不是在质疑态度,而是强调我们必须在足球层面继续提升。现在,我们需要真正具备竞争力。”
这句话,只是这位格言大师从业以来,诸多名言金句中的冰山一角。
1962年,古斯塔沃·阿尔瓦罗在阿根廷的拉斐拉出生,和众多阿根廷男孩一样,从小他就喜欢上了足球,每个星期天,他一边在自家后院踢球,一边在收音机里收听足球比赛,他最喜欢贝利,也怀揣着成为足球运动员的梦想。
但事实证明,他不算是有天赋的那一种,在拉斐拉竞技队,也就是他从小长大的所在地的球队,他进入了青训营,但从未被真正重视。教练们甚至不记得他的名字,听到别的小伙伴喊他“生菜头”,后来就一直喊他“生菜头”,多年之后,已经不再留着卷发的他,仍然把这个绰号当成名字的一部分,有人这么喊他,他就会会心一笑。
18岁的时候,他在当地业余联赛踢球,那时候他还在高中念书,每周去训练三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比起同龄人,他只是个穿5号的后场球员,会下地铲球,但不会出球。再后来,他上了大学,念化工专业。就在那个时候,家乡球队拉斐拉竞技队升入了国家联赛,他告诉父母,他想去踢球了。
那时候他的学业还没完成,还有10门课程要修。作为政客的父亲,和乡村教师的母亲并不同意。但他却用一句话说服了他们,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语言的力量:
“让我去吧,这是我一生的梦想。等到我40岁的时候,我依然可以成为一名工程师,但到那个时候,我就不能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了。”
他在这支深爱的球队踢了三年半,然后退役了。但当他回到化工学院,打算继续学业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他已经不喜欢化工专业了。
“我想继续从事足球事业,想成为一名教练。”
他的愿望很快实现了,退役之后,他得到了留在拉斐拉竞技队的机会,在这里开始了他的执教生涯。球员生涯连一场阿甲都没踢过的他,梦想着成为一支阿甲球队的主教练。但连续两年,他和拉斐拉竞技都倒在升级的最后时刻,之后他离开了球队。
在乙级联赛摸爬滚打了10年后,2001年,阿尔法罗才终于实现了“成为阿甲主帅”的目标,率领奥林波队赢下了阿根廷乙级联赛春季赛冠军,晋级阿甲。
在他看来,自己显然不属于那种才华横溢的教练,但他却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他主动登门拜访比拉尔多、梅诺蒂、帕萨雷拉等阿根廷足坛名帅,用他的话说,自己就像是一个“善于偷学好点子的职业小偷”。
他执教生涯的第一次重大突破是在2006年,在这之前,邀请他执教的都是处于危机中的保级球队,但阿尔瓦罗并不喜欢一直执教保级队,“我总是和处于危机中的球队一起踢球,但我认为关键在于如何化解危机,以及如何让球队重新站稳脚跟。当教练们来找我的时候,我会告诉他们:‘如果你们想雇我来保级,那就别雇我。我想为冠军、为国际杯而战。’”
那年他去的是萨兰迪兵工厂队,当时球队深陷保级的泥潭中。当阿尔瓦罗喊出上面的宣言“我是来争冠军的”的时候,俱乐部主席胡利托脱口而出,“我想去日本。”
在当时,日本骏河银行赞助了一项赛事,参赛的双方分别是当季的日本联赛杯冠军与南美杯冠军,命名为“骏河银行杯”,也就是说,只有拿到当年南美杯冠军的球队,才会受邀来到日本参赛。
阿尔瓦罗听了他说的话,心想,“卧槽,这家伙比我还疯。”
但谁能想到,阿尔瓦罗带领萨兰迪兵工厂在当年拿到阿根廷甲级联赛第五位,最后时刻赢得了参加南美杯的资格,《体育画报》称呼他们是“不可阻挡的弱旅”。他们从资格赛打起,然后是16强、8强、半决赛和决赛。半决赛点球大战击败河床晋级决赛,然后在决赛凭借客场进球多的优势,击败了墨西哥美洲俱乐部,赢下了南美杯。
那也是他的第一座冠军奖杯。
他们真的去了日本,在大阪进行的第一届骏河银行杯比赛里,萨兰迪兵工厂以1-0战胜了大阪钢巴队。
2018年,阿尔法罗受邀执教博卡青年队。这是作为一个阿根廷教练的终极梦想,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一直说,教练的职业旅程就像一只瓶子。如果你能不断超越目标,就像兵工厂当时做到的那样,你就会一路上升,直到来到博卡青年,那就是瓶颈的位置。那是一个决定性的时刻,因为如果你能突破瓶颈,前面就会豁然开朗,一个全新的世界在等着你。”
“因此,在执教博卡之后,我觉得自己在阿根廷需要完成的事情,已经完成了。”
但在阿根廷以外呢?
他曾经收到哥伦比亚一家电视台的邀请,连续解说了四届世界杯,从2006年德国世界杯到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坐在球场的最高处电视转播间,俯瞰世界杯教练的排兵布阵。到了第四届的时候,阿尔法罗产生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为什么我没有执教世界杯,我什么时候才能执教世界杯?”
执教国家队和执教俱乐部有着巨大的不同,他是这么理解的:
“在国家队里,你会和一些球员合作,他们拥有极其辉煌的职业生涯,有着极高的成就,而你必须要想尽办法让他们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除了国家总统,国家队主教练就是整个国家最受关注的。国脚们很有影响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永远是对的,或者他们所做的事情永远是不变的。他们需要时刻警醒自己,不断去纠正前进的方向。”
而多次解说世界大赛的经验,也让他相信自己可以胜任这一全新角色。
“我在世界杯上评论比赛之余,也会观察那些国家队的主帅们,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他们如何准备比赛,为何会做出某些决定,以及他们怎样处理与球员之间的关系。”
“总之,你必须拥有比场上所有人更坚定的决心和勇气。”
58岁那年,阿尔法罗第一次成为国家队主教练,他选择了厄瓜多尔国家队,足协选择他的原因是——他的专业精神、严谨的态度、对他人的尊重以及自下而上开展工作的能力——这些重要的细节使他在管理团队时能够保持冷静和智慧。
这恰恰是从底层深耕而来的最重要的财富。
在厄瓜多尔,阿尔法罗大胆启用年轻人,现在切尔西的凯塞多,阿森纳的因卡皮耶,都是19岁的时候在他麾下完成了国家队首秀。2021年,在他的率领下,厄瓜多尔队以南美预选赛第四名的成绩打进卡塔尔世界杯,但世界杯结束之后,因为足协没能兑现承诺给他和教练组的奖金,他辞掉了厄瓜多尔主教练的职务。
半年后,他就任哥斯达黎加国家队主教练,在美洲杯0-0逼平巴西队之后,他因为发布会上的一段精彩发言而罕见地得到了媒体的关注。他把球队比作电影《第六感》里布鲁斯·威利斯饰演的男主。“所有人都知道他死了,除了他自己。而这场比赛之前,所有人也都认为我们死定了。”
当有人批评他在对阵巴西时的战术过于保守时,他给出了掷地有声的回复:
“在我人生的这个阶段,我自己挑选想要打的战役。至于是防守还是进攻,说实话,我已经不在意了。”
“海明威曾说过:‘人需要两年学会说话,却要用六十年学会沉默。’我今年61岁,所以我已经学会沉默了。”
“我不知道有多少教练敢带着四个23岁以下的小伙子去挑战五次世界冠军。我们是哥斯达黎加,一个谦卑的国家,只能拼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但我向你们保证,就凭这些,我,古斯塔沃·阿尔法罗,依然感到无比自豪。”
那届美洲杯后,阿尔法罗接受了巴拉圭足协的邀请。临危受命的他,重塑了巴拉圭足球顽强坚韧的基因,也激发了球员们的潜能。他会根据自己的战术需要来决定球员的征召,同时对海外球员密切跟踪,经常给予他们心理层面的激励。在他“比赛一场一场踢”的理念下,巴拉圭原本黯淡的世界杯前景,渐渐豁然开朗。
在阿尔法罗的带领下,巴拉圭11场比赛中有6场零封,后防线上有米兰旧将古斯塔沃·戈麦斯镇守,进攻端则拥有阿尔米隆、恩西索、迭戈-戈麦斯等尖刀,再加上场边那个老谋深算的大脑,巴拉圭人比任何时候都更有底气。
但让他真正感动和热血沸腾的,却从来不是赛前在更衣室里昂扬的口号。
那是去年的11月份,他率领的巴拉圭刚刚战胜阿根廷。那天他在家门口的一家超市挑选胡萝卜,一名店员突然放下手里的东西,跑过去紧紧抱住阿尔法罗,然后当场哭了出来。
“我生活过得很艰难,”那名店员哽咽着说,“我唯一的快乐时刻,就是国家队比赛的时候。”
在那一刻,他知道自己为了什么战斗。
巴拉圭上一次参加世界杯还是在2010年的南非,当时他们在四分之一决赛中不敌最终夺冠的西班牙。
“16年前,我还在学校里看着巴拉圭最后一场世界杯比赛。说真的,我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这段美丽故事的一部分。”晋级世界杯后,巴拉圭中场马蒂亚斯·加拉尔萨感慨道,“我简直不敢相信。”
不敢相信的事情,就这样在眼前发生了。但对阿尔法罗来说,他的字典中从来没有“不可能”。从踏上足球赛场的那一刻起,从选择离开校园、拿起帅印的那一刻起,从喊出我来这里就是争夺冠军的那一刻起,还有,从他决定要成为世界杯主教练的那一刻起,这种斗志与热情,在他30多年的教练生涯中从未消退。
“如果过去没有地板,那意味着现在也没有天花板。”阿尔法罗的这句充满哲理的评论,解释了为什么他的球队可以一次次战胜强大的对手、实现不可能的奇迹。“我会在赛前告诉球员们,如果你愿意全心投入,把心放在赛场上,原本不可能的事情,也一定会变得充满可能。”
作者:文若